?
總之,當今的磨料行業喜憂參半,喜的是磨料行業已成規模,有自我創新的需求和動力,憂的是在這次國民經濟結構大調整中,磨料行業能不能在烈火中重生?
應該引起重視的是:
1、磨料行業的環保問題:這些年來,盡管各企業以及鄭州金燁公司在環保除塵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但遠遠達不到國家的要求和形勢發展的需要,企業應該高度重視和增加環保投入。
2、磨料行業的生產方式現今自動化基礎非常薄弱,何時才能擺脫密集型勞動走向數字化、智能化生產。中國的勞動力資源早已不是過去的充足而廉價了。
3、磨料的非磨削用途,量大而且附加值很高的產品如:碳化硅、碳化硼燒結體、α-Al2O3 納米材料等應該大力利用本身的資源優勢加以開發。
4、建議磨料行業的企業家們,改變比產值、比規模的理念,潛下心來如何把自己的產品質量和新產品開發做得更好?
這些年來,有幾個問題是需要解決的:
1、為什么剛玉冶煉的電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七砂就已經達到了1970度,而現在電價如此高的時代,行業平均水平竟然為2500度,難道全是因為礬土質量問題?
2、砂帶磨床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普及率高的設備,現在中國的砂帶生產已經有相當水平和規模了,為什么砂帶磨床就發展不起來呢?
3、現在各行各業已經在大力發展自動化生產模式,國家也在大力扶植智能機器人產業,為什么磨料行業連一個無人車間都沒有?金燁公司在貴陽三山設計建造的剛玉生產線雖然被行業評為技術先進,但還是沒實現自動化。試想:如果要在行業大面積推廣智能化生產,沒有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怎么能實現呢?
縱觀現狀,我覺得有幾點需要和同仁們共同討論的:
1、行業必須組織力量搞一次“磨料磨具產品國內外技術水平分析”,在此基礎上訂立“中國磨料磨具產品發展規劃”,找到差距,明確目標,這樣才能有力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2、強化磨料磨具的標準化研究和質量監督水平。標準是關鍵,標準應該參照國際市場的技術水平,結合中國實際,制定出可以激勵行業發展的基本門檻,而不是幾個大廠開個會,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評議結果。我感覺我們的標準水平嚴重滯后,比如:F砂的標準、清潔度的標準,砂輪的組織、硬度和強度......
3、如何進一步激活行業協會的功能?現在的磨料磨具協會工作很努力,為各企業辦了不少好事,組織行業共同發展也是用了心、盡了力。但是在機械部撤銷以后,行業協會如何取代政府的部分職能,如何改變在計劃經濟模式下遺留下來的:磨料行業以三家部屬企業為中心,團結全行業的格局,改造成真正的、更有作為的,懂行業、懂技術、更富有凝聚力的行業協會呢?
4、行業需要一個研究開發機構。1984年機械部鄭州三磨所改變主攻方向,撤銷了普通磨料、磨具、磨削研究室,三磨的內容已經大部分改寫,只是保留了超硬材料和所名,從1958年到1984年行業26年的普通磨料磨料磨削技術積累化解為零,從此,行業失去了技術依托,國家質檢中心缺乏技術引導能力,整個行業的技術發展迷失方向。從84年到現在的33年間,行業的規模成倍增長,但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并不理想。時至今日,目睹國外的磨料磨具產品對中國產品的擠壓,束手無策,行業的技術龍頭不知何時才能形成?
我之所以憂郁,是我談到的這四點,不知應該歸誰來管,歸誰來做?總之,我期盼我們的行業能夠前仆后繼,一天天興旺發達,有朝一日我們也能為磨料磨具產品的“中國制造”而驕傲。